1. 符合神經癥的兒童心理咨詢診斷標準;2. 以恐懼為主,需符合以下4項:① 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恐懼,恐懼和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② 發作時有焦慮和自主神經癥狀;③ 有反復或持續的回避行為 ;④ 知道恐懼過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無法控制;3 對恐懼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需是或曾經是突出癥狀;4 排除焦慮癥、分裂癥、疑病癥。
兒童心理咨詢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咨詢師需要在前2-3次對你的具體問題和情況進行了解、評估,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在前2-3次的過程中,通常是來訪者說的很多,咨詢師更多地聽,并會提一點問題,以便了解具體的信息。當你在此期間如果感受到失望、不滿的時候,請一定和咨詢師表達你的真實感受,也許這恰恰是能夠使得你和咨詢師一起向下工作的契機。咨詢效果取決于你的個人情況和咨詢目標。一般而言,短程咨詢能夠針對近期發生的特別事件提供一些情緒情感的支持,和一些認知和行為上的轉變。如果你的目標是希望能在長期的困惑和困擾中改變,和進行一些深度的探索,這里推薦做相對次數較多的長程兒童心理咨詢。
智慧兒童心理咨詢醫院專家表示社交恐懼癥屬于間歇性,患者并不是時時刻刻處于恐懼之中,必須要有恐懼對象患者才會做出相應的應激反應。所以,并不是所有社交恐懼癥患者都必須接受治療,只有影響到其日常生活及工作時,才建議接受治療。“目前治療社交恐懼癥,主要是采取用藥治療法以及心理治療法。其中,心理治療是首選方法。心理治療包括系統脫敏療法、暴露沖擊療法,通過了解患者的恐懼對象以及當他恐懼時所做出的回避行為進行等級劃分,然后按照等級做出相應的治療,逐級脫敏,實現治愈的目的。”Z后,甘照宇提醒到,雖然社交恐懼癥的治療過程相對較長,但是能實現徹底治愈,建議已經確診為社交恐懼癥,并影響到日常生活的患者盡早到相關兒童心理咨詢醫院接受專業的治療。
在兒童心理咨詢中,不同的流派取向關于“兒童心理咨詢的作用”有著不同的解讀。但,“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詢的核心作用。在良好的咨詢關系下,通過咨詢師專業的幫助,讓來訪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為、感受和思想,能夠發現并使用自己的能力來選擇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訪者在咨詢的過程中,是有意識地、接受性地向著成為本質上和實際上真實存在的方向轉變。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咨詢的作用對于來訪者而言,是一個積極的、建設性的、現實的、可信賴的過程。
智慧兒童心理咨詢醫院專家告訴大家恐懼癥有哪幾種?根據恐懼的對象,一般把恐懼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場所恐懼癥,又稱作廣場恐懼癥。是恐懼癥中Z常見的一種,約占60%。主要表現是對某些特定環境的恐懼,如廣場、密閉的空間、擁擠的公共場所等。如果有場所恐懼癥,一般會害怕進入商場、菜場、劇場,害怕乘坐汽車、火車、地鐵、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因為患者處在這類場所就會感到十分緊張、不安,出現頭暈、胸悶、出汗等植物神經反應和強烈的害怕、不安全感等痛苦體驗,導致回避,不敢出門,困居家中。兒童心理咨詢專家建議恐懼癥患者快速去找兒童心理咨詢醫院咨詢;